九九重阳 登高望远
发布时间:
2019-10-07
来源:
新创力集团
作者:
中国农历九月初九,为传统的重阳节,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,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,此后历代沿袭至今。
九月九日,两九相重,故曰“重阳”;因日与月皆逢九,故又称为“重九”。古人观念中,“九”在数字中是大数,“九”又与“久”谐音,有长久长寿的含意,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。所以重阳节也被定为“敬老节”
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,每个传统节日都有民俗与讲究。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,应当了解传统民族文化,那么重阳节都有哪一些习俗呢?
一、登高祈福
在古代,民间有登高的习俗,正值金秋九月,秋高气爽,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令人达到心旷神怡、活动筋骨、健身祛病的目的。所以,人们于重阳登高最合适不过,相传此风俗源于东汉。

二、赏菊
重阳节时,正是菊花盛开之季。起源于晋朝田园诗人陶渊明。他在《九日闲居诗》序文中说:“余闲居,爱重九之名。秋菊盈园,而持醪靡由,空服九华,寄怀于言”。陶渊明以隐居出名,以诗出名,以酒出名,也以爱菊出名,后人效仿,遂有重阳赏菊之风俗。尤其是文人雅士,将赏菊与宴饮结合,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。故赏菊是重阳不可少的活动。

三、佩茱萸
茱萸是一种中药果实,香味浓郁,有驱虫辟邪、逐寒祛风的作用,并能消积食,治寒热。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避难消灾,所以人们采摘茱萸的枝叶和果实,佩戴于臂,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身上。

四、吃重阳糕
九月九日天明时,以片糕搭儿女头额,口中念念有词,祝愿子女百事俱高。
重阳糕是重阳节特色食物之一,据史料记载,重阳糕又称花糕、菊糕、五色糕,制无定法,较为随意。中“糕”意同“高”,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,制作一块具有象征意义的糕,在上面插上小旗,称为花旗糕,主要寓意是满足那些无法登高的朋友们的心愿,也就是说吃了重阳糕就表示登“高”消了灾。除了消灾之说,重阳糕还有祝愿儿女“百事俱高”的美好含义。
关键词: